02′50″

视频 | “金头盔”——中国王牌飞行员的摇篮

点兵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朱声波

2018-07-26 11:59:20

军报近日连续两天整版报道了中国空军“金头盔”比武进化史,公布了诸多细节。从2011年至今连续多年的“金头盔”比武折射出中国空战实力正逐年提高。

2011年,首届“金头盔”比武举行,这也代表着空军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成功实践。“金头盔”,引入“自由空战”理念,抛弃按照脚本编排好的环境,把人员投入到真实的作战环境中进行对抗,在中国空军训练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后,空军实战化训练进入了一条快速通道:“金头盔”比武考核的难度、强度、规模逐年递增。2011年,首届对抗空战考核引入“自由空战”,取消水平机动空战高度差;2015年,全面引入异型机对抗,破除小组赛只组织同型机对抗规则;2017年,考核全部为三代战机,规模、难度和实战化程度再创新高。增加四机近距空战考核,减少明语指挥,突出长机职能,取消部分战机外挂和干扰限制,最大程度缩小竞赛与实战的差距。考核标准从积分制到击落制到任务制都是为了更贴近实战化。


规模逐年增加,奖项却并没有增加,这意味着“金头盔”的含金量越来越高。据统计,2011年100余名歼击机飞行员参赛诞生了10名“金头盔”,获奖比率大概是10%,2017年近百名飞行员角逐出6名空战能手“金头盔”,获奖比率是6%,最低的时候仅有3%。

即便获奖率越来越低,飞行员们却对参加比武趋之若鹜。根据统计,获得 “金头盔”的黄金年龄在30岁至35岁之间,飞行小时在1000至1500小时之间。这些骨干力量在未来成为作战部队的主官后将会起到更大作用,打造精锐部队。而且空军每年都会要求新飞行员参与比武,曾要求新选手不少于50%。随着时间推移,未来几年内绝大部分飞行员将有机会参与这种实战化锻炼,这将全面提高我空军部队的空战对抗水平。


军事评论员杜文龙认为,空军作战部队“金头盔”对抗方式的使用,的确是提高了整个训练的含金量,让综合对抗和作战能力有了比较大的跃升和发展。像之前各种训练方案,基本上是按照规则,按照人为设定的场景来进行,有预案,有约束,有条件。但现在的自由空战对抗训练,可以按照自己的专长,按照对手的缺点或者是你所判断出的战场态势与对手展开交战,再加上整个空域条件都是陌生空间,等于要在三维的陌生空间范围内与目标展开各种交战行动,这样的话,对于应急反应 第一反应,像这些积聚着战术素养的反应就成了至关重要的因素,所以目前的这种对抗没有预案、没有脚本,把之前所有的约束条件全部抛弃,这是未来作战的一种常态。


总之,这种对抗训练越来越多,越来越广,会对今后的飞行员包括整个编队以及作战指挥系统,包括现在的保障系统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毕竟这种训练是向前进了好大一步,同时,指挥员要跟上,另外保障条件要跟上,整个演练的评估系统要跟上,这样才能出现一个真实的成绩和结论。另外除了空军作战部队之外,海军航空兵也加入到其中,这样对我们所形成的作战能力有很好的推广作用,比如说空军用得很好,海军航空兵也很好,这样我们这种含金量就会从空军作战部队向海军作战部队去延伸,因为未来一定是海空联合的一个方向。所以这种训练在中国空军推广以后,我想对于整个作战部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飞行员会有比较大的帮助。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朱声波 实习编辑:若云)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