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浦东史诗|“141号”——浦东的心脏
侧耳
看看新闻Knews
2019-07-09 21:00:53
上海人都知道,1990年5月3日,是新浦东的开埠之日,或者说是诞生日。因为这一天,朱镕基、黄菊等领导跨过黄浦江,在一栋两层小楼前竖起了两块牌子:
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
上海市浦东开发规划研究设计院
浦东人都知道,“浦东大道141号”,就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简称“浦东开发办”)的所在地。这“141号”,在那个激情燃烧的浦东大建设岁月里, 它一直是浦东开发的“前线总指挥部”。 那两层小楼很简陋, 里面的陈设更简朴, 然而就是这个地方, 它像一支照亮大上海走向伟大历史新征程的炽烈火炬,它曾经温暖和激动过多少期待大上海重新崛起、“东方巴黎” 再度辉煌,让全世界把希望的目光转向黄浦江的上海人民!
“141号”小楼,不属于谁,它属于这个时代,它更属于那些为之倾注热血与情感、汗水与泪水、智慧与技术的广大浦东开发开放的创业者和开拓者,当然也属于那些为浦东建设添砖加瓦甚至甚至动迁了家园的普通农民与百姓,它是大上海改革开放时代的精神缩影与象征。
有一个叫陆晨虹的老师,当年浦东开发时她还是东昌中学的学生,因为学校有个“学生社会服务”生活内容,老师和同学们一商量,决定试着到浦东的“心脏”——141 号的浦东开发办去“社会服务”。这个建议被采纳后,同学们就去了,去之后他们被小楼里的“浦东开发者”们的干劲和激情所感动、感染。
“开发办的工作人员并不多,而且几乎每一位都身居要职,但他们决没有想象中的政府公务员的架子,他们时常同我们谈起学校和家庭的情况,提供给我们不少浦东开发的前景规划资料,赠送给我们一些展览会的门票,告诉我们浦东开发的新进展……他们每天的工作都在十几个小时甚至二十多个小时以上,但他们的办公室却小得不能更小。几个大主任挤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处长们的空间只有他办公的那张桌子,有的办事员甚至仅有一张椅子,连热水瓶都不得不放到走廊里。这就是‘浦东开发办’。它虽小,但它是整个浦东战场的心脏,我们靠着这个‘心脏’,始终感受到它有力的跳动声,那跳动声如春风沐浴着我们的青春,教育着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对浦东的未来倍加神往……”同学们这样写道,并且用自己稚嫩的眼睛在看着这个世界。
“这里尽管已是上海市民关注的地方,但它的外貌却平凡而朴素,门口没有保安,没有高级轿车,院内大树掩映下仅有一幢小楼房——那就是全市人民都知道的‘141号’小楼。进小楼的大门偏西朝南,进口处的右边墙上纵向是一列20厘米见方的镏金宋体字——‘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每次来此进行社会服务活动时,我们就把这行金字擦得锃亮锃亮的,生怕有一尘染着。然后,大家就去打扫简朴的接待大厅,把那里的桌椅摆得整整齐齐,在我们看来,浦东的第一形象,或许就在我们手中。”
“接待大厅里,一幅用卫星遥感技术拍摄的巨幅上海地图曾引起我们浓厚的兴趣,劳动之余,我们在遥感图上一寸一寸抚摸着浦东大地,寻找着新村、学校、开发办,和每一个感兴趣的地方,当它们清晰地跃于眼前的时候,我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小楼边,竖起一块巨大的公益广告牌,它遮挡住旁边的建筑工地。那广告牌天蓝的底色上是一行白云般的大字:‘欢迎你到浦东来!’我们经常看到外国投资者们在这块广告牌前停下高级轿车,挟着文件,壮志满酬地走进开发办小楼;许多人从小楼里走出后,脸上露着笑容,到‘到浦东来’几个字前面照相留影。有一次我们听到一个外商激动地说着:这是‘心脏’,浦东的‘心脏’,中国改革开放的心脏,我要与它一起跳动!他的话让我们无比兴奋!是啊,我们是上海人,我们是浦东人,我们靠这心脏最近,我们要与它一起跳动,一起创造美好的未来!”
这是孩子们的声音、孩子们的目光和孩子们的感受。其实,这份感受对当年参与浦东开发者来说,都是同样的,或者他们更亲切和强烈,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组成“心脏”和“心跳”的一分子。浦东开发开放,用伟大政治家、战略家的目光来看,或许如邓小平所言,它晚了些。这是相对深圳等整个沿海地区的改革开放步伐的形势,但对上海、对大上海来说,其实它来得正是时候,也够迅猛和势不可挡!
(来源:何建明长篇报告文学《浦东史诗》 诵读者:施琰 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 编辑:乔亮 )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