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探秘上海“文物医院”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6-12-12 20:40:20

视频:探秘上海“文物医院”


上周,上海发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考古成果,在青浦区白鹤镇的青龙镇遗址现场,发掘了一座距今约900多年的隆平寺塔基,大量出土文物,进一步确证青龙镇早在唐宋时期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港口。这段时间,上海博物馆文保科技中心的专家们,正在对这些最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体检和修复,力争明年三月让它们在上海博物馆与公众见面。现在就让我们去这所被称为全国最大的"文物医院"探探秘。



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里的这两尊阿育王塔,就是9月9日深夜,被考古人员从隆平寺塔基内封存千年的地宫中清理出来的。如今,它们已经褪去了满身污泥,露出了真面目。这座是铜鎏金材质的,由于埋在地下几百年,受到水分侵蚀,表面金箔已经一片片脆裂、剥离,轻轻一碰就会掉落,因此修复起来绝非易事。专家只能用棉签蘸取少量植物胶水,一点点按照表面纹路,修补斑驳掉落的金箔。



相较而言,另一座铜制阿育王塔的修复,相对容易些,只要拆解下各个部件,用洗牙用的超声波仪器,清洗掉表面污垢即可。在这次青龙镇的出土文物中,瓷器占了大头。由于大多有缺损,因此修复工程也相当浩大。专家必须先在缺损部位做石膏模具,再浇上树脂、脱模,然后用打磨器一点点磨出完整的器形,专家正在修复的是一个宋代建窑的茶盏。别看它小,修复起来也至少需要两周。


历年来,青龙镇已经出土了6000多件可复原瓷器,它们产自福建、浙江、江西,是唐宋时期运往日本、高丽的外销瓷。此外,还有数十万片瓷片,它们都等着重现本来面貌。文物修复,除了靠这些有着一手绝活的文物医生外,会操作高精尖仪器设备的科研人员也不可或缺。



这个铁函是几个月前在地宫出土的,看上去普通无奇,但经过这台全国文物系统最专业的CT机扫描后,科研人员发现,它内部有一个木贴金的木函,最里面还有一个银函。而前几天首次亮相的四颗佛教圣物舍利,就是在里面被发现的。现在,铁函内部所藏的舍利子、水晶佛珠、佛祖涅槃像等文物都被一一清理保存了起来,这个锈迹斑斑的铁函,也被存放在一间拉曼光谱分析室,经过放大两百倍的光谱扫描后,科研人员发现,其表面的锈迹会继续生长,必须及时清除。



这座文保科技中心还有释光测年实验室、电子显微镜室、X衍射分析室等等,所有出土文物都必须接受重重体验后,科研人员才能给出具体修复方案。而更好地还原文物本来面貌,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还原历史。


这次青龙镇遗址考古的重大发现,改变了上海开埠前是个小渔村的说法,通过考古实物与文献相互印证,为上海曾是海上丝路的重要节点添加了新证据,而通过科技手段和传统修复工艺相结合的保护方式,让出土文物延续生命、驻留人间,更久远地为后世讲述历史,这也是文物保护的价值和意义。


(实习编辑:祝闻豪)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