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全年目标”不变 长三角如何“努力实现”?
中国长三角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贺璟岚
2022-05-06 07:38:49
长三角三省一市一季度经济“成绩单”日前全部亮相。疫情影响下,作为全国重要的发展引擎,长三角一季度经济开局总体平稳。不过,长三角各省及万亿城市经济增速有所回落,战疫情与稳增长如何双赢?
首先,先来看看一季度长三角的经济“成绩单”。
江苏省一季度GDP达27859亿元,同比增长4.6%;浙江省GDP为17886亿元,同比增长5.1%;安徽省表现最为抢眼,GDP为10347.7亿元,同比增长5.2%;上海市一季度GDP为10010.25亿元,同比增长3.1%。长三角地区一季度GDP总量超6.6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12万亿元有所提升。同时长三角三省一市一季度生产总值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约24.47%,与去年基本持平。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就如何降低疫情冲击对经济造成的较大影响问题,中央给出的信号十分明确——“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全年目标”不变,长三角该做些什么?
上海社会科学院区县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勋认为,政治局会议强调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住了市场预期,“基本打消了市场预期经济增长目标会下调的疑虑”。同时也意味着,政策层面会不遗余力在各类消费、投资等方面采取一系列举措。
在陈建勋看来,这次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在稳增长方面,主力是投资。要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配套环节支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上,中央财经委第11次会议便是以“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主题,这里提及的“全面”本身已经释放出比较强烈的信号。例如,明确提出要强化用地、用海、用能等资源要素保障,加大财政投入,更好集中保障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
陈建勋指出,长三角“基建”主要涵盖了交通、环保、能源、园区、民生。
以交通为例,未来四年,长三角三省一市计划共同推进66个省际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航道项目,并明确了具体推进时间。特别是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高铁、城铁、郊区铁路、地铁,1万多亿的投入。在产业方面,国家竞争性战略性产业,下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大飞机、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中芯国际临港基地项目、大飞机园总装配套项目都将是投资重点。
此外,长三角作为我国能源消费集中地,实现区域能源及基础设施空间一体化,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能源资源互保互补,包括进一步完善区域油气设施布局,浙沪天然气联络线和浙苏、苏皖天然气管道的联通。包括电力设备的建设等等。所有这些大多是万亿级投资规模,会带动民间资本的投资。
实现“三稳”目标,疏堵保畅也是关键
当前国内疫情反复、国际局势多变等突发因素超出预期,投资消费指标出现波动:3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由正转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前2个月明显回落,投资、消费承压态势明显。在陈建勋看来,面对新情况、新挑战,要想稳住经济就必须扩大国内需求。而经济循环畅通,是扩大内需的基本保障和必要支撑。
针对流通领域存在的堵点卡点,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确保交通物流畅通,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抗疫保供企业、关键基础设施正常运转。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同样也是物流最为活跃的地区,沪苏浙皖四地货物运输量在全国占比超过50%,长三角地区大规模国际港口较多,航线网络发达,腹地市场规模较大,国际航运联通能力较强,是我国港口实力最强,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群,集装箱吞吐量约占全球集装箱货轮量的40%。货物种类多样,其中相当比例为零部件等中间件,对于工业运转尤为关键。特别是我们上海的外高桥和洋山港,两大国际机场是亚太地区的重要物流枢纽,更是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核心支撑力量。
针对疫情中暴露出不少因为物流不通畅而造成的问题,陈建勋建议,从管理体制看,上海是口岸,保住亚太物流枢纽的地位,所以上海的物流不仅仅是上海本身的需要,不仅仅是长三角的需要,它关系着中国沿海地区关系着与中国广大内陆省份的供应链联系,是跨市域跨省域甚至是跨国界的,现在刻不容缓的一件事就是,“要由交通部与国家卫健委牵头建设国家级的‘物流交通·疫情统一检测平台’,做48小时内异地检测结果互认”。
从技术层面看,不妨“大力发展甩挂车模式”,车头与挂车在送达省域市域边界时实现分离,司机驾驶车头立即返程,货物挂车在消杀后由货物接收地派当地司机拉走,甚至可以派无人驾驶车拉走货物,从而改变目前由于核酸检测流程将送货司机封堵在车内,也可以减少物流运输时间,从而实现物流防疫流程只对车对货不对人,大大提升安全系数和物流速度。
(看看新闻Knews编辑 毕俊杰)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