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我国舰载固定翼预警机 滑跃型航母仍可装备

点兵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李苏宁

2019-06-04 17:23:34

自从多年前流出两张JZY-01图片之后,我国航母装备的固定翼预警机的研制一直被各界关注,也有各种版本流传,甚至有与乌克兰安东诺夫合作复活其为苏联航母研制的安-71喷气式舰载预警机的传说,其实安东诺夫当年研制出的安-71并不真正具备上舰条件,即使“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没有因苏联解体夭折在船台上,安-71也需要大幅修改。


我国舰载预警机验证机(图片来自网络)


安-71(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安-71颇费心思地设计了尾翼顶置旋转雷达,机翼上置喷气发动机等,取得了不少相对于美国E-2“鹰眼”舰载预警机更优秀的指标,但仅安-71巨大的体型就失去了在航母上服役的资格。


苏联另一家著名设计局雅克夫列夫就保守得多,它的竞争机型雅克-44E,就直接参考了美国E-2的设计,雅克-44E也得了个“鹰眼斯基”的绰号。如果“乌里扬诺夫斯克”能活着,雅克-44E上舰的可能性更大。

我国舰载预警机验证机机尾(图片来自网络)


我国舰载预警机的验证机是一架改变垂尾构型的运七,和E-2“鹰眼”类似的四个小垂尾代替了运七高大的单垂尾,当然没有人会相信我国的舰载预警机将是一架运七飞机为基础改进的飞机,这种上世纪50年代设计的陆基运输机,无论尺寸和机体结构,都不值得修改,其工作量之大还不如重新设计。

运七改预警机(图片来自网络)


当然,从头开始设计一架新舰载机很可能成为一件旷日持久的工程,舰载预警机不同于陆基运输机,如果说歼-15舰载战斗机好歹还有个乌克兰T-10K验证机可以适当参考的话,舰载预警机则完全得自己摸索,运-7、运-8/9、运-12这几种中小型运输机的研制经验很难有多少参考作用,特殊的加强型起落架、旋转折叠机翼、顶置圆盘雷达,不但要坚固而且必须尽量轻盈,低速起降能力必须出色,还要有较长的留空时间。


舰载预警机模型(图片来自网络)


从武汉陆地航母研究设施上,被拍摄到的舰载预警机模型来看,完全是一架全新设计的机型,据观察,机身长度和歼-15模型相仿,折叠机翼后占用面积并不大于歼-15多少,整体构型与E-2“鹰眼”和“鹰眼斯基-雅克-44E”类似,适当参照经典成熟机型并无可厚非,这有利于大幅缩短研制时间。

疑似舰载预警机卫星图片(图片来自网络)


而这张卫星图片则从顶部角度,可以与旁边的新舟60(运七-200)比较其机体尺寸,可见其机身、翼形等完全不同于运七。


传闻我国舰载预警机风洞模型(图片来自网络)


到目前为止,尚未传出该机首飞的消息,有猜测认为可能在一些关键点上遇到问题,比如新涡桨发动机、加强结构强度可能导致超重等,但即使研制过程一帆风顺,耗费十年研制时间研制一款新机并不算长,如果歼-15研制是赶“辽宁”舰2012年服役这一节点的话,舰载预警机的服役节点就是在我国弹射航母服役之前,普遍推测应该是2022年左右。

关于发动机,有消息称,在涡桨-6C基础上,2015年开始研发了减轻重量、加大功率、采用全权数字控制系统的涡桨-6E改型,如果不是为舰载预警机加力,完全可以等待新涡桨的研制,很明显,这是让舰载预警机先有可靠的动力可用。

空警-500


对于舰载预警机的圆盘雷达,倒是少有争议,因为“小平台,大预警”的空警-500早已展现了我国相控阵雷达的实力,该机圆盘天线尺寸只有空警-2000大型预警机的70%,但却更加先进,探测距离更远,精度更高,空警-500已经出现好几年了,在此基础上,舰载预警机的雷达很可能更轻小而性能仍足够强大。

“辽宁”号航母

“辽宁”号航母和国产新滑跃航母都拥有195米重载起飞点,也就是那根长的黄色起飞线,很可能同样适合舰载固定翼预警机起飞,因为舰载预警机实际上尺寸并不大于歼-15多少,而其低速起降性能必须良好,操控性可能好于喷气式战斗机,美国1963年就曾试验过KC-130加油机在福雷斯特号航母上起降,完全成功,只是因为其尺寸太大,对其他飞机起降作用影响太大,最终没有在航母上部署罢了。



我国舰载固定翼预警机,滑跃型航母仍可装备。



我国舰载固定翼预警机的研发,还将衍生出舰载运输机,舰载反潜机等机型,虽然这一全新平台研发可能费时费力,但我国航母装备量不是一艘两艘,而且越来越不喜欢买东西了,像弹射器、预警机这些大多数国家造不起、研发不合算的东西,都打算白菜化,也有能力白菜化,对人对己都是大好事。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李苏宁 编辑:范燕菲)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