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发射弹道导弹互相通报 中俄这个协定为何延期?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0-12-17 00:04:02
中俄互相通报协定延期 涉及导弹和航天火箭
12月15日晚,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与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在举行的视频会议上,签署了关于延长“相互通报发射弹道导弹和航天运载火箭的协定”的议定书。协定有效期延长10年,即日起生效。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国唯一与其他国家签署的相关协定。
中俄于2009年10月13日签署了《关于相互通报发射弹道导弹和航天运载火箭的协定》,协定本来将于2020年12月16日到期。
特约评论员杜文龙指出,中俄双方达成协议后,对不同的通报形式所涉及的装备技术会有一定的要求,但大致判断技术不会太复杂。
坚持“结伴不结盟” 中俄开创大国关系新模式
中俄签署的重大协议,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有舆论甚至炒作称这是中俄间的一种军事同盟形式,对此杜文龙认为,这观点显然是夸大其词。中俄两国“结伴不结盟”,双方签署“协议书”为新的大国关系建立新的楷模。
中俄签署“协议书”,将自己的核心机密向对方公开,表明在战略层次,双方有着极其深厚的互信关系,也标志着双方今后在不同层次全纵深的战略互信,将会进一步提高。
对此,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表示,导弹发射通报协定对增进战略互信、避免战略误判也具有着积极的意义。中方与俄罗斯签署该协定,标志着中俄间高度信任。此次双方签署议定书,使《协定》顺利实现延期,体现了中俄两国在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间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
签署协议 中俄化解美国战略威慑
不仅如此,外界认为“协议书”的签署还有望成为稳定全球战略武器的支柱。近20年来,美国相继退出《反导条约》、《中导条约》等国际安全领域框架,《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也名存实亡。分析认为,美国此举是在为其提倡的“全球快速打击”理念铺路,并且降低战略武器的使用门槛。
针对美国一系列举动,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在签署协议时就直言,随着美国在全球部署导弹以及反导系统,当前军控体系已经崩溃,中俄继续交换此类信息将有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稳定。
在杜文龙看来,美国不断退约和频繁毁约,是在军控领域刮起了一场“寒风”,而中俄相互通报弹道导弹发射和航天运载火箭发射,是严冬中的一缕“春风”。中俄相互通报的做法,如果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将减少大国间的战略误判。另一方面,由于美国执行“美国优先”,使得战略核竞赛达到了冷战之后最高峰,“核”字被美国成倍的放大。
通过中俄协议的签署并放大这种协议,把今后涉核的相关行动也向对方通报,向国际社会公开,这样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战略打击的误判,还是各种新型武器装备的误射误击,都会有一定的缓冲空间,这将对全球稳定和地区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看看新闻Knews编辑 方媛)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