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6″

视频 | 风从临港来 “智造城”诞生记

中国长三角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骋  徐进  孙佳逊

2022-09-16 14:38:03

滴水湖畔,一辆无人驾驶的小巴满载乘客出发,在这条600多米长的环形路线上,稳稳通过4个左拐路口和1个直行路口,到达预设公交站点。

商汤绝影高级解决方案经理陈东告诉记者,该小巴定位的是城市微循环公交,从公交站台、地铁站到居民小区,不久后将正式投用。

陈东所在的人工智能企业,自2018年7月起便在临港持续推动智能汽车技术研发测试。


丰富的场景,让临港成为企业智能汽车研发测试和项目落地的首选之地。

今年第四季度,数辆L4级自动驾驶小巴将在临港进行常规化运营,作为城市交通主动脉“最后一公里”补充,向无人化商业运营更进一步。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王晓刚表示,在临港的规划当中,他们能够直接参与进去,把很多想法跟它城市未来的发展和建设融合在一起。



走好“特色路”,才能赢得发展先机。事实上,类似无人驾驶这样的前沿产业一直是临港新片区建设的“压舱石”。


三年来,累计签约项目超300个,涉及总投资超4200亿元,具体到人工智能产业,上百家企业已落地临港。

一早,临港新片区科创发展中心专项主管黄清,开始了一整天的企业走访行程。


协助企业申报专项,辅导项目计划报表,解读园区最新政策,了解企业切实难题,尤其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需求,是黄清和同事们的工作日常。

资源共享,产业互联,“跨前一步服务”让不少企业慕名而来。


三年来,临港新片区新注册企业超6.4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实现每年翻一番,实现离岸贸易规模逐年倍增。同时,三年来累计落户400多家金融企业。

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税收优惠、跨境结算与投融资便利化,除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新片区政策优势更是无可比拟。


截至目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中的78项任务已完成90%,国家、上海市、临港新片区累计出台各类政策260余项,形成87个具有代表性和引领性的制度创新案例,其中36个为全国首创。




当企业不断聚集,配套不断完善,一座“新城”正显露出它的勃勃生机。产城融合,是它最大的特色。

开学前一天,韩雪正在房间里和孩子一起整理学习用品,为他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涯做准备。

两年前,韩雪和丈夫因工作调动从新加坡来到上海,目前共同就职于临港一家半导体企业。


今年4月,韩雪作为硕士研究生通过上海市人才引进重点机构正式落户,她的孩子也赶在学籍登记前报名,一家子都成为了“新上海人”。

稳定的工作环境,舒适的生活配套,让越来越多像韩雪这样的高学历人才选择在临港安定下来。


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新片区人才总量已经突破9万人,累计人才引进、居转户、留学人员落户8400余人。


其中,2021年新片区自主办理人才引进同比增长超过300%,新片区内人才引进重点机构超过1100家。


临港新片区已成为上海市人才引进政策最优、力度最大、自主性最强的区域。


8月20日,上海发布《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优化人才落户政策、优化人才购房条件,临港新片区步伐正不断加快。



经过三年的发展,新片区紧扣打造“城市样板间”,在建设具有“国际风、未来感、海湖韵”的现代化新城上开启新篇章。


国际创新协同区、滴水湖金融湾等重点功能区域开发加快推进。对外交通更加快速畅通,对内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周全,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形态已经初步显现。

滴水湖畔,韩雪和丈夫带着一双儿女享受着周末的阳光。她告诉记者,在临港,他们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骋 徐进 孙佳逊)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