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新炒 “国发”与“俄发”再次较劲
![](https://p.statickksmg.com/image/2017/05/22/01f538c13b5e16e8c55bd8ff38076a9a.png@72w_72h.png)
点兵
看看新闻Knews 特约撰稿人 鲁宁
2017-01-02 17:18:49
D-30KP2发动机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可不知为什么,某大型门户网站在元旦推出一则视频新闻:“中国购买224台俄制D-30KP2发动机,为增产轰-6K与运-20”。
这则新闻令笔者十分诧异,莫不是去年10下旬中俄正式签约,购买224台D-30KP2发动机的旧闻,被重新拿出来翻炒一遍,上网一查果真如是。因为恰逢元旦小长假,由此引发的“国发”与“俄发”两大阵营的再次较劲,比平时更显“热闹”。
这是一笔50亿元人民币的“旧军购”交易。按照俄罗斯提供的信源,3年内交付完毕的224台D-30KP2发动机有两大用途:其中的170台用于生产40架左右的运-20,剩余的54台则用于中国空军现有伊尔-76机队和轰-6K机队发动机的正常替换。
俄方披露的信源间接回答了2020年前,运-20机队在中国空军的服役规模,以及轰-6K机队维持现有规模的明智选择,毕竟2020年前后,正经的国产战略轰炸机轰-20已有望小批量列装。
中国空军现有的、全新引进的伊尔-76机队(不包含十几架二手翻新机)规模大约在37架左右。2020年当运-20形成40架左右的列装规模时,现有37架伊尔-76,在掉换新的D-30KP2发动机后,将有一部分改装为加油、预警、电战等战略支援作战飞机使用,整个中国空军的战略运输能力至少可以提升一倍以上。
D-30KP2发动机已非常成熟,首次“翻修寿命”可确保3000小时,无论是用在运-20或轰-6K身上都挺般配的。在D-30KP2的基础上,中航工业开发国产涡扇-18A,以及动力更强劲的原创型涡扇-20。
2014年12月6日,涡扇-18装机试飞已经成功。从2014年8月到去年下半年,安装有4台涡扇-20发动机的伊尔-76试验机,多次出现在国内不同机场的停机坪上。这些文字或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是,涡扇-18和涡扇-20的研制比当年白手起家研发涡扇-10要顺利许多。毕竟,同为涡扇发动机,其基本原理与关键技术一脉相承,吃透了涡扇-10的“涡扇精髓”,以及所积累的大量经验,为后来的涡扇-10A、涡扇-13、涡扇-15、涡扇-18、涡扇-18A、涡扇-20等涡扇系列的相继研发,打开了一条越走越宽阔,越行越畅亮的基础通道。
发动机系飞机制造的一般前置条件之一,根据上文的合理分析,从进口224台D-30KP2这一数量,除了可推导出2020年时的运-20与轰-6K机队的规模外,还可推算出涡扇-18和涡扇-20的定型量产的最后期限,应该也在2020年前后。进口数量与使用数量的“紧平衡”安排,说明中国军方对涡扇-18与涡扇-20的信心很足。
关于国产发动机,多年来已形成“国发”与“俄发”两大阵营。每当发生争论时,“国发”总是对国产发动机予以热情鼓励和积极肯定,哪怕它只是一点小进步。“俄发”则同时树有两大嘲讽对象和攻击诋毁靶子:先用俄罗斯发动机嘲讽中国发动机说啥都不行,再用美国发动机嘲讽俄罗斯发动机也不行,通过否定之否定,反复在国产发动机的痛处撒盐巴。
不可否认的是,“国发”阵营中不乏对国产发动机盲目乐观和有意为其贴金者,“俄发”阵营中亦确有少数对国产发动机“恨铁不成钢”者(多半是不能辩证看问题),但大多数“俄发”是带情绪化的,其中的极少数背景复杂的“俄发”,则是故意而为,至于为谁而“为”?笔者就不点破了。
说到“俄发”之中的那些个极少数,他们还包括某些传统媒体、各类网媒和自媒体,以及自封的“军事专家”,也包括国外的某些军事网站和军事论坛。只要有机会可寻,或有空子可钻,没有话题也要翻炒出话题,对国产发动机说上一堆“风凉话”,甚至还有故意泼“脏水”的……
好在两岸猿声啼不住,国发正过万重山。在少数人的嘲讽与诅咒中,在多数人的鼓励与鼓劲中,国产航空发动机正在作最后的登顶冲刺!
(编辑:刘喻斯)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https://skin-test.kankanews.com/mobilev2/images/live/icon_more.png)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