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4″

视频 | 泗泾古镇:三宅又一生 老房子的新生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李怡  师玉诚  孔权

2019-12-09 13:23:38

最近的泗泾古镇老街上出现了三座已经完成更新的老宅,他们有个好听的名字"三宅又一生",事实上,他们成为了泗泾古镇老房更新再利用的"样板间"。那泗泾古镇如今有了怎样新面貌?



“我的女儿也是生在这个里面,还是富有感情的,希望它以后修的好一点。”


虽已搬离泗泾古镇,65岁的王勇联仍会时不时回老房子转转。王勇联希望,能够加快速度,修旧如旧,让全上海的人甚至全中国的人 ,享受到泗泾镇是一个文化底蕴很古老的城镇。



时隔一年,793户居民已有85%动迁完成,拥有54处保护建筑、80多处具有保留价值大宅院的泗泾古镇,正朝着"保护"加"再利用"发力。锯、刨、凿、磨、刷,三个多月后,这幢建于清末民初的马相伯故居到了修缮收尾阶段。为了修旧如旧,每一步都采用老工艺,就连上色的油漆都是用最原始的明火炭烧法制成的。



据上海建筑装饰集团油漆修复工柯昌礼介绍,用小棍在锅里沾油提起来,试一下,不停地扯线,这样油就熬成功了,这油不怕太阳晒,不怕雨淋,三五年以内一点不褪色。


除了"保护","再利用"也很关键。老街上这三幢紧挨的老宅旧貌换新颜后有了个好听的名字:"三宅又一生"。建于清初的管氏宅第三进,如今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创教学基地。"泗泾塘里燕归来"的诗句,在年轻人手里化为一个带有泗泾元素的卡通吉祥物。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品牌识别与公共空间专业班长胡青岩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泗泾燕可以看到它的头上有四根毛,这个话就是来自于泗泾四条水汇聚而成之地,它的两个红脸泡脸泡上面其实是有一些纹路的,就是把砖纹的符号沿用在红脸泡的设计上。



窗格、瓦片、石板,岁月留给古镇的历史印痕,变成了"泗泾之纹",融入到20多项文创产品中。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范雪非表示,老宅的古镇的文化的符号,我们觉得很有创新点,也是助力了古镇的复兴。



同座老宅的一、二进,是新华书店全新文旅类实体店"南村映雪",名字各取了泗泾人文之祖 陶宗仪宅邸"南村草堂"和泗泾藏书家 孙道明先生书斋"映雪斋"两个字。推开木门,一方庭院,书香满溢。


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松江区店经理庄捷表示,接下来在泗泾有一个南村讲堂,我们会把全国最好的作家请到泗泾来,让他们来体验一下我们上海文化的缩影。



一旁,修复后的清代程氏宅古琴幽幽;建于民国时期的孙氏宅院已是上海交大建筑遗产保护教学实践基地,这里正在展出古建筑木作法展。以"三宅又一生"为样板,当地政府希望,能让"泗泾古镇"跳脱出千镇一面的尴尬,拥有独特的气质。


松江泗泾古镇保护与更新利用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罗敏表示, 将来古镇不会像满大街的猪肉蹄髈,粽子的业态,会有一些大师的工作室文化文创的,将打造的目标就是文化活力古镇,静雅魅力水乡。



根据时间表,泗泾古镇的保护和更新利用2年出形象、3年基本完成、5年全部收官,目前样板间已经打造好,更多老宅的修缮方案也正在上马,未来泗泾古镇还将和光明集团合作在业态配比上,引入比如说大白兔工坊、米文化体验店,还有泗泾民俗非遗的结合,比如说阿六汤圆等,最终目标就是打造"文化活力古镇 静雅魅力水乡" 让老镇焕发新的活力。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李怡 师玉诚 孔权 实习编辑:陆熠)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