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医聊大咖说:打通郊区优质医疗“最后一公里
医聊+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黄伊罕
2022-10-14 19:24:40
本期节目嘉宾:
魏建军
医学硕士 管理学博士 研究员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投资建设部 主任
上海医院协会建筑后勤专委会 主任委员
中国医院协会后勤管理专委会
医院建筑专委会 医疗质量专委会 常委
长三角医院建设与运维管理联盟 主席
郑兴东
医学博士 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院长 党委副书记
上海研究型医院学会 会长
上海市医院协会 副会长
上海市医学会 常务理事
加快打通郊区优质医疗“最后一公里”
这里是由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和上海电视台《医聊大咖说》栏目联合打造的“医心向党,申康为民”系列访谈节目。在接下来的10期节目当中,我们聚焦上海市级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带大家全面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和各家市级医院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提升服务能级的重要进展和丰硕成果。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人民健康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切实的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和市级医院,认真落实国家战略和本市区域卫生规划以及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积极的推进市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着力打造高品质的医疗服务体系。
那么他们都做了哪些努力?医院布局郊区学科建设如何的跑出加速度呢?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投资建设部主任魏建军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郑兴东,他们将和我们共同交流上海这10年来,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当中的创新举措和工作经验,分享改革成果。
【五大新城,全速奔跑的医疗建设】
张译心:
去年11月,有一批重大的民生工程在上海五大新城集中开工,其中包括了上海有5家三甲综合性的医院,是在5个新城新一轮的建设的重点项目当中,咱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在5个新城当中来布局医疗资源的?当时主要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魏建军:
在市卫健委行业管理和市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申康中心加速推进医院的建设发展,实际上是围绕着国家和本市的发展战略开展的,当然是从服务老百姓的健康需求出发的。
上海市级医院在五个新城的项目建设,是和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紧密相连的。上海重点建设这5个新城,是上海建设全球城市,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参与全球竞争的空间载体之一,是上海大都市圈的重要节点。
当然也是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有效实施和重要举措。新城,要建设成为资源集聚、功能辐射、联动对接的新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枢纽之地,必须要配套一些公共服务设施。通过这种“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才能够更有效的吸引产业,留住人才,从而达到独立综合节点城市的这样一个建设目标。
上海市级医院布局新城的建设启动很早就开始了,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的布局,申康中心加快推进新城配套医院项目的建设,包括在松江新建市一院南院的二期,在嘉定新城建设瑞金医院北院二期,在南汇新城建设市六医院二期,在奉贤新城新建新华医院的奉贤院区,在青浦新城新建了中山医院的青浦院区。
为此,申康中心成立了新城项目推进的工作专班,投资建设部和项目所在的医院合力推进。我们明确了时间表,也确定了任务书,当然落实了责任人,通过周例会的制度,同时推进几个新城项目的学科布局、方案设计、规划审批等工作,项目之间既相互学习借鉴,又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在去年,也就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按照3月获得立项批复,6月获得可研批复,9月依法合规开工这样的时间节点推进。在市里相关部门和所在区域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申康中心和项目所在医院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去年的9月前,市属医院新城项目均取得了施工许可证。
2021年10月15日,在市委市政主要领导的见证下,我们举行了集体的开工仪式。至此,市级医院布局新城建设项目,作为新城民生标杆项目,正式拉开了建设的序幕。五个新城项目投资,总共是81.7亿元,新增建筑面积72.5万平方米,新增床位3000张,预计将在2024年前后建成并投入使用。我们也很期待他们建成后,成为老百姓健康护身符的同时,也能够成为新城发展的助推器,产城融合的样板间。
【郊区布点市级医院,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张译心:
在郊区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如果我们要解决郊区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一定要把优质医疗资源这这个蛋糕给做大做好,所以也想请魏主任再介绍一下,这10年来在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魏建军:
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反映了城市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公共产品的提供要解决城乡差距的问题。长期以来,优质医疗资源,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市级医院,在上海的中心城区比较多,顾及到郊区以后,老百姓在郊区就能够就近获得优质的医疗资源服务供给。另外,从实现分级诊疗这样的层面来看,一级、二级、三级医院的分级诊疗架构体系构建,市级医院是核心,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郊区如果没有市级医院布点,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级诊疗。
原来上海市级医院的布局是什么样一个状况,我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原来上海市级院的院区呈现三多三少的特点:如果以苏州河和它往东的延长线为界,就是南多北少;如果以黄浦江为界,就是西多东少;如果以内环为界,就是内多外少。如果把这三条线重叠来看,优质医疗资源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就十分明显,那必须加以解决。
我这里可以提供一些数据,党的十八大以来,本市三级医院在郊区均衡布局的步伐明显加快。2012年以来,市级医院新增投入经营的院区13个,其中有11个布点在郊区,新增建筑面积超过90万平方米,新增床位超过7000张。目前还在建设或者规划中的11个医院院区,全部位于郊区,也就是十四五规划建设完成以后,又将在郊区新增11个医院院区,新增建筑面积呢超过130万平方米,新增床位接近6000张。
前面提到市级医院在新城的项目建设,就是落实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的这样一个很好的例证。因为一个好的医疗机构,它首先要硬件建设到位,搭好台才能唱好戏,筑巢才能引来金凤凰,硬件建设推进的同时,我们也要求市级医院在学科人才、软件服务等方面同步跟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坚持同质化发展的市一院松江院区】
张译心:
其实我觉得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同质化,比如像市一院怎样通过总院来带动郊区医院的同质化发展,能不能请郑院长再给我们具体的谈一谈?
郑兴东: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一家拥有158年历史的百年名院,历史上涌现出了著名眼科专家赵东升教授,泌尿外科专家黄正谢童教授,内分泌科专家胡艳峰教授,外科专家任廷贵教授,以及妇产科专家林玉云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名医大家。例如,我们医院成功研制了国内第一台心脏起搏器,获得了以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代表的一批高等级科研成果,也是上海市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未来智慧医院建设单位,老年友善医院,平安医院,红十字医院,以及精神文明单位。
早在2006年以前,松江及其周边地区没有一家三甲大医院,当地老百姓就医看病难的问题较为突出。与此同时,随着松江大学城建设工程的启动与日臻完善,人口导入进一步加剧,医疗服务的供给与需求矛盾进一步凸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公立医院应有的责任担当,积极响应市委市府的号召,义无反顾的挥师松江,开创了市级大医院在郊区办院的先河。
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艰苦创业,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我们建设起了一所理念领先、规划前瞻、流程规范的新型现代化医院,拥有1000张床位。从此,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也从虹口一个院区,变成了虹口、松江两个院区。
由于我们是上海第一家去郊区办院的医院,所以在多院区的管理上,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以借鉴。如何让我们虹口院区来帮带松江院区,实行同质化发展,这是当时面临的一大难题。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在以下方面做了探索。
第一,就是在组织领导上同质化,就是一个医院统一法人,同一套领导班子,在科室层面,就一个科室主任。在管理这个层面下,对一些机构的设置,比如说要需要应急反应比较快的,比如医务部门,护理部门,后勤保障部门,我们都采用分设置,当然我们在科室里面也设立执行主任制度,保证在组织管理上面的同质化。
第二,就是在医疗技术上的同质化,也就是说主要技术先进技术,虹口院区能开展,松江院区同样要开展。比如说微创技术、机器人技术介入技术、无痛技术、复杂手术等等。
第三,医疗服务质量的同质化,我们技术水平高了,不等于我们广大患者就医体验度就高了,满意度就高了。所以如何让广大老百姓就医看病更便捷、更放心、更舒心,也是我们同质化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我们在南北两个院区,同质化开展这个医疗服务的改进完善工作。
当然,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我们的工作与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就医看病的这个愿望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觉得以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互联网医院,针对养老院老人的群体,我们把互联网医院延伸到老年的房间,让养老院的老年人在房间里,就能够方便享受到我们第一人民医院大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从互联网医院批准以来,我们现在目前提供了23万多人次的免费义务线上咨询,这个量也是全市各大医院的首位。
第四,我们在做到人才梯队方面的同质化,医疗水平关键靠以人才,所以长期以来,第一人民医院非常重视两个院区人才队伍的建设,特别注重两个院区人才均衡化的布局,特别是去年我们通过科主任的竞聘换届,让一批院内院外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科主任,走上领导岗位,让我们这个南北院区的学科带头人队伍,进一步的增强。我们换届以后的科主任,平均年龄51岁,最年轻的42岁,这样就让我们南北两个院区这个医疗、技术、医疗质量、医疗服务的持续性同质化得到了保证。
最后,就是在管理制度的同质化上面,我们南北两个院区都是统一的管理制度,比如统一的医疗护理制度,统一的人事管理职称晋升制度,统一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统一的后勤保障和安全管理制度。
通过以上努力,我们松江院区从2006年10月份正式运行以来,已经走过了17个春秋。17年来,第一人民医院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迎难而上,不懈奋斗,把松江院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蜕变。可以说现在松江院区已经发展到与虹口院区像媲美的院区。
目前整个医院我们的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门急诊量在450多万,出院病人13万,手术病人10万,整体实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此同时,我们也进一步发挥我们的辐射带动作用。松江区中心医院现在已经顺利通过了三乙医院的等级评审,同时我们还和松江区的社区卫生中心合作,对糖尿病人进行标准化规范的健康管理8000多人。
通过这些工作,我们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服务能力,还有为基层医疗机构的辐射辐射带动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增强,真正发挥了公立大医院领头羊的作用。
【分步实现分级诊疗制】
张译心:
其实分级诊疗也是我们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如果我们郊区有了三级医院,其实也更好的可以实现分级诊疗了。上海一级、二级、三级不同的这样的医疗资源,功能和定位上有什么不同?
魏建军:
三级医院的功能定位,就是要解决疑难危急重症,二级医院是解决常见病多发病,一级医疗机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它主要是六位一体的功能,包括了预防、康复、保健,还有健康促进等等。
申康中心所属的市级医院都是三级医院,都是以解决疑难危重疾病为目标,当然还包括人才教育和培养,申康中心做基本建设是通过规划来引领的,主要制定三个规划,通过规划来约束和引领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这三个规划,包括市级医院的总体战略规划,以及另外两个子规划,就是基本建设规划和信息建设的规划。信息化建设子规划,它的目标是希望实现医院的智慧化转型,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就医。关于基本建设规划本身,每一家市级医院都要编制基本建设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具体方案,每一个五年按照具体规划步骤来实施。按照总书记的话讲,就是要一张蓝图,一干到底。那我们申康中心和市级医院确实是这样做的,十五规划期间,市级医院大规模的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投资总量,超过了过去50年的总量。
然后十一五规划期间,五年项目建设的投资总量,超过了过去55年的投资总量。当然这两个五年规划主要是解决历史欠账问题。到了十二五规划,我们的建设方向主要集中在科研、教育、用房的投入,因为医疗要发展,科研教学要先行,医疗、科研、教育是医院发展的一体两翼,只有强化了科研教学这两翼的功能,医疗质量和服务主体,才能持久稳定,快速进步,这是医疗界的共识。
我来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一直在跟踪上海交通大学,已经连续多年是全国高校当中唯一一个三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获得数量,超过1000项的高校,这里60%以上是医疗口贡献的。这里当然也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附属医院的贡献很大。从这一项指标就反映出科研硬件设施的提供,对于医院医学研究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张译心:
一家三级医院,它的综合能力上来看,学科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量指标,所以还是想请问一下魏主任,这10年来在医疗资源学科建设方面,咱们又做了哪些工作?
魏建军:就像主持人说的啊,医院的综合实力呢主要体现在学科能力水平上,当然体现在人才梯队的厚度上。所以申康中心啊非常重视硬件建设对医院优势高峰高原学科的支撑和助推作用。
申康中心在十三五规划期间,重点建设了10个临床诊疗中心的项目,希望通过项目建设,实现优势学科的功能集聚,一个是服务患者功能的集聚,那我们单体建筑的建设,整合了优势学科的门诊、急诊、医技、住院等功能育体,服务患者更方便、更有效。
第二,优势学科群的功能集聚,比如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骨科临床诊疗中心建设项目,六院的骨科在复旦大学医院排行榜名列榜首,我们也希望把它的优势继续保持或者扩大,这个项目就是整合了传统骨科的所有内容,同时也涵盖了骨代谢病、骨肿瘤、骨科影像诊断和骨科术后康复治疗等功能,从而进一步推高骨科的整体发展。
第三,是人才培养功能的集聚。在未来建成后,学科必须成为吸引国内甚至国外本领域最优秀人才进修深造的首选地,为选择和留住最优秀的人才打基础,这都要留出足够的空间和平台。
第四,是医学转化功能的集聚,要为医药研发企业与医务人员携手合作创新,研发产品提供场所,实现交叉融合,推动医学产业转化,这也是中央对上海引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要求,市级医院理应承担起这个责任,这就是我们以优势学科发展,来带动整个医院的能力水平提升,实际上也是很明显。
国家卫健委对公立医院进行的历次绩效考核评价,那我们简称国考,上海的市级医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那比如说西医综合性医院,尽管竞争非常激烈,但是我们还是拿到了不错的名次,比如说几乎每年的考核前5名当中,必然包含两家上海的市级医院。最近两次考核中,上海的AA+综合性医院均占据全国的1/4比例。在历次国考当中,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院类别的第一名一直被上海占据,所以说这个我们建设临床诊疗中心的项目,对于医院整体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是有促进作用的。申康中心持续提升医院的硬件建设,来提升医院的这个学科能力水平。
在十四五期间,我们也在基本建设项目规划中,除了支持新城项目建设以外,重点推动中山、瑞金、龙华、上海市的精神卫生中心等国家医学中心项目,目的就在于此。
【一体两院,错位竞争】
张译心:
过去的十年对于上海来说,在医疗资源学科建设方面的确是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绩。那我们具体到每一家医院,比如说我们市一院,咱们医院在学科建设,总院布局,松江院区的布局功能定位上又有什么样的侧重和不同?
郑兴东:
我们南北两个院区一体化发展到今天,我们是这么考虑的,我们还是南北院区一体化发展,功能定位都是一样的。
在未来的医院发展中,我们的功能定位就是六个基地建设,一个高难度疾病的防治基地。我们大医院的首要职责就是诊疗疑难疾病,但同时也要注意一些疾病的预防筛查。第二,是高等级成果的研发基地,作为三级大医院,医疗科研创新是大医院的引擎,所以一定是高等级成果的研发基地。第三,是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基地。第四,是高品质健康的管理基地,我们以后还要注重对人群的全健康管理。第五,是高度智慧化或者高度智能医院的实践基地,现在我们都搞未来医院建设,智慧医院建设,我们现在正在推进。
最后,就是高质量管理的示范基地。因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上海高质量发展的试点医院。首先在管理上要高质量,所以我们也探索能够为高质量医院的管理能够提供一些模式,我们医院未来的功能定位,松江院区刚建成的时候,我们也提出错位的学科布局,但发展到今天,我们提出的学科布局原则叫优势叠加,需求错位。所谓优势叠加,就是我们的优势学科、强势学科,在虹口院区强,在松江院区也强。同时注意每个地域百姓健康的需求和疾病的不一样,所以我们做一些错位。
比如说,我们在哪些这个优势学科上进行叠加布局,比如说眼科是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目前这样的中心,各类学科就6个,所以说这个充分体现了我们眼科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现在我们这个中心已经发展成有8个亚学科,应该说实现了眼科疾病的全覆盖。
特别是青少年近视眼的防治,我们基本上建立了全市6-18岁青少年健康档案库,我们也制定了上海青少年近视眼防治方案,这也是总书记特别关注的,这个给青少年一个光明的未来。我们上海的标准,也成了国家规范,还有我们这个眼底病,应该说最有优势的,也是我们的传统优势。
张译心:
虽然说市医院的松江院区已经走过了17个年头,但是我们知道五个新城的规划,一定会对我们医院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所以我们也很想知道我们在医院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上又有什么新的调整和规划。
郑兴东:
我理解是上海新一轮发展规划的重要战略布局。这个五大新城的建设,也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带来了新的机遇。上海第一人民医院作为松江的医疗高地,政府再次投入资金建设,也就是第一人民医院松江院区的二期工程。三年之后,就要再增加600张床位,到了三年以后,总体的医疗床位规模大概将近4000张床位。
但是呢我们在未来的发展里面,我们讲就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时刻铭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理念,贯彻落实好国家关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在上海市委市府的统一部署和坚强领导下,啊我们积极抢抓这难得的机遇,统筹两个院区有限的资源。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转型;从以临床诊疗为重,向临床诊疗和临床创新并重转型,从单一的实体医院,向5G引领的互联网语言加实体性转变,一般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向公共卫生安全前提下的高质量发展转变,要以传统的要素管理为主,向数字要素管理为主转变,这就是智慧医院。
以公立大医院为主的疾病诊疗模式,像各级医疗机构协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疾病防治模式转型。通过以上工作来推进我们的叫安全事宜、卓越事宜、智慧事宜、人文事宜,这个美丽事业的建设,真正推进这个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10年奋进,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和市级医院深入的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以战略规划引领上海市级医院的建设发展。一张蓝图干到底,加快打通郊区优质医疗最后一公里,郊区老百姓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我们也期待着下一个10年上海医疗卫生健康事业进一步的跃升发展,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的生命健康。
指导单位: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
支持单位:上海医学创新发展基金会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00′08″
- 04′00″
- 02′21″
- 00′50″
- 01′34″
- 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