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视频 | 魔鬼鱼机器人:距离实战还有多远

点兵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朱声波

2018-01-18 15:31:18

MantaDroid是一个以“魔鬼鱼”为设计灵感的机器人,由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者设计发明,其通过扇动两翼向前行进,剩下的就交给水的流体动力了。其每一侧翼只安装了一个电动马达,在高效运行的同时,并不会影响其时髦的外观,可谓“美貌”与“才华”并存。该机器人的体型小巧,重量也很轻。它可以以每小时1.6海里或每秒行进其身长两倍的速度在水下行进,但这还不是最引人注目的,其真正的亮点在于一次充电可以游行10小时之久。

尽管如此,高效的发动机或是以动物为灵感的设计理念都还不足以成为该机器人意义如此重大的原因,MantaDroid的意义在于其是作为未来水下探索平台而设计的。MantaDroid有望替代传统的以螺旋桨推进器为主的水下机器人,而且其续航里程会更长。如真的“魔鬼鱼”一样,MantaDroid扁宽的体型也可容纳一定数量的传感器,用于研究海洋生物多样性,测量水文数据,以及进行搜索任务等。

“魔鬼鱼”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还需等待进一步测试。接下来,该机器人还将接受不同海底深度和抗电流测试。尽管如此,人类将脚印掩藏于机器人温和扇动的机械臂中,使用机器人先行对未知浅滩进行侦察的未来仿佛已近在咫尺。







军事评论员王强认为,水下无人设备是近年来科技发展的重要关注领域,一些研究成果已经进入实际部署阶段,在海洋调查水文探测水下工程建设方面大显身手,而这一领域显而易见的军事用途自然也引起各国军方的高度重视。

据报道,美军自2002年即陆续列装Mk18型无人潜水设备,主要用于水雷侦察和浅海地区水下搜索巡视,由于这套系统性能先进,英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近十个国家也先后引进。目前用高合金钢制成的水下无人潜航设备已经实现了2000米潜深指标,所使用的锂离子蓄电池显著增强了潜航器的自持力,多数型号接近或达到10个小时,个别长达3米的潜航器航程达到了280海里。这些大中型潜航器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除了工作水深和自持力之外,还可装备合成孔径天线声呐,带辅助照明功能的摄像机,以及大容量数据处理设备等,外军某些大型潜航器甚至可以携带水雷、鱼雷等水中武器,其综合作战能力自然不容小觑。

从这个角度看,新闻中提到的新加坡某高校研发的“魔鬼鱼”,可能是一种基于仿生技术具备自主动力的滑翔潜航器,从设备概念上看,的确具有一定创新意义,如果能够解决一些关键问题,未来或许会有一定程度的运用前景。但是也要看到,该款设备自身体积有限,长度不到40厘米,对设备搭载影响较大,一些先进的水下探测设备短期内难以与之匹配,而离开了这一重要指标,即便该设备水声特征弱隐身性能好,在实际应用领域也会受到限制,比如声呐就要有很高的体积要求,通信传输则面临距离的尴尬,而仅有10个小时的持续航行时间,使该设备在浅海区域执行隐蔽收集水文资料也勉为其难。综合起来看,该设备作为一种概念验证或技术验证,的确具有科研价值,但距离真正大显身手的实际应用,恐怕还有较远的路程。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朱声波 实习编辑:马莉)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