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与世界对话:专访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库恩

环球交叉点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张经义  李源清  邹琪

2022-10-16 16:26:30

1989年,他第一次踏足中国。


三十多年里,他走访中国100多座城市,调研采访、参加论坛、拍纪录片,被公认为是真正懂得中国的“老外”。


他出版多本关注中国发展的著作,深刻描述改革开放历程,被认为是“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范例”。


2018年12月,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他从习近平手中接过中国改革友谊奖章。


他就是本期对话嘉宾:


罗伯特·库恩 


Dr. Robert Lawrence Kuhn


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


知名中国问题研究专家


日前,库恩接受东方卫视记者专访。



记者:30多年来,您访问了中国100多个城市和乡村。2019年7月,您的团队拍摄的纪录片《前线之声:中国脱贫攻坚》在美国播出。在您看来,中国的扶贫经验能给世界带来哪些启示?


库恩:看看这个地球,巨大的贫富差距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我相信中国的扶贫经验和方法,是当代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未来的历史学家会把这视为一个重要领域。


中国的扶贫方式值得深入研究和分析,能否将其应用在其他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比如非洲,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议题。我不是说别人可以复制中国的制度,因为国家间的差异太大了,但是要去理解中国到底做了什么,这些方法能否应用于他国。


这是世界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也是中国能够为世界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而事实上,中国已经这么做了。



如果我们回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实际上是一个完全贫穷的国家,人们没有差距。


随之而来的改革开放,给了中国经济腾飞的机会。所谓水涨船高,在这轮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5-6亿中国人实现了脱贫。


不过,无论发展的大潮如何汹涌,有一部分人始终难被触及。当时习近平也强调了这一点,即无论中国经济和人均GDP如何增长,仍有约1亿人无法摆脱赤贫。


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他们生活在贫穷的山区,没有道路,仍以农业为生,饲养种植,他们就医、子女读书都成问题。



为此,中国开始了一场精准扶贫运动,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故事。


其中涉及到国家协调,涉及到用各种方法(诸如微型企业、教育、重新安置整个村庄等),涉及到党的分级管理系统来确保省、市、县、乡、村各司其职。


最重要的一点是,习近平主席多次表示,脱贫工作是他的首要任务。他说自己花在扶贫上的时间比其他任何事情都要多。这在中国的体制中很关键,他的决心从上到下传导给了每一个人,形成了一个致力于脱贫的完整体系。


这些都是其他国家可以借鉴的。我很高兴地看到很多外国学生来到中国学习农村发展、农业知识等,并在中国拿到硕士或博士学位,然后回国学以致用。


这就是中国为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值得赞赏。



记者:2014年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外交世界大会上明确指示,中国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您当时说,这一外交理念值得称赞。八年来,中国又提出一系列新的安全观和发展观。您对此有何看法?


库恩:中国对外政策的转变,对世界有着重要影响。


回顾历史,有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对外政策相对被动。当时,中国要先处理内部发展问题,和发达国家打交道大多也是需要资本和技术支持。所以很大程度上,外交政策是被动的。


随着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中国的外交政策变得积极主动。这种转变始于中国走出国门,融入全球经济。


其中最主要的催化剂是习主席在2013年宣布“一带一路”倡议,积极主动地推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最近,习主席提出了两个新的倡议。


一个是全球发展倡议。如果说“一带一路”倡议聚焦公路、铁路、港口、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全球发展倡议则更进一步。在教育、医疗和建立小企业等具体项目上,中国将分享经验,惠及他国。


中国已不再是全球的低成本制造者。这意味着,其他国家也许有机会开始同样的发展道路。全球发展倡议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帮助其他国家发展。路径未必完全相同,但有些道理可以借鉴。这也是中国经验国际化的重要一课:展示中国的经验,让人们从中学习。



另一个就是全球安全倡议。这是中国参与世界治理的积极方式。


安全问题很复杂,因为国家之间有冲突有分歧。很多邻国历来就有领土争端,世界上几乎莫不如是。


而眼下,俄乌冲突还在持续,台海局势引发关注。这一时刻,全球安全倡议更凸显其必要性。


我想说的是,未必需要全盘同意中国的外交政策,但我们必须理解,中国希望并且也应该参与到国际事务中。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的积极加入,对世界大有裨益。


至于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个别政策不尽认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有国际组织,为什么我们要讨论“安全”。正是因为彼此有分歧,才更应该开展对话。



记者:您曾经说过,中国要想成为"International Power",其理念必须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包括对发展道路的认可。您认为双方能形成共识吗?


库恩:西方世界能不能和中国成为合作伙伴?不是竞争对手,更不是敌人?这是我们在外交和国际事务中提出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部分答案在于西方对中国制度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理解,这是一个与西方世界完全不同的制度。理解的过程充满挑战。


在过去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完成了最伟大的转型。带领8亿人脱贫、人均GDP实现70倍增长……中国的发展故事并非毫无瑕疵,但整体来说非常优秀。


可以说,这一发展经历和中国的政治制度都相当独特,自成一体。我们看到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或者一党制政体的失败案例。但中国,是个例外。


为什么中国的制度能够运行良好?要让世界理解这一点,还需要时间。双方都有各自的工作要做,都需要更努力地消弭分歧,更好地了解彼此。


2017年1月,库恩和团队在海南拍摄产业扶贫


记者:从“芯片四方联盟”到“印太经济框架”,美国不断拉拢小圈遏制中国。这不仅违背了自由贸易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过去几十年的全球化计划。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库恩: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更受益于全球化。全球化促成了中国的经济奇迹,使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和产品出口中心。这是中国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


但全球化总体上是不平衡的,也有许多人因为全球化丢了工作。你跟他们说,全球化对他们的孙子有好处,这没用。


所以在过去十多年里,我们看到反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在很多国家有所抬头。这倒不是说他们一定对中国有意见,这是他们自身处于不利地位时的自然反应。所以,我们也必须理解这种压力。



说到现在世界上各种组织和架构,美国参与的有美印日澳(QUAD)四方机制,美英澳(AUKUS)三边关系等。此前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特朗普上任后退出了。中国也参与了相应的国际体系,比如金砖五国和上海合作组织。


中国认为美国正利用其主导的机制遏制中国的正当发展;而这些西方国家则坚持,自己有必要抵御其所认为的威胁。


我想说的是,以一种非常简单化的视角来解释这些多边架构,是错误的。这些过于简单的解读,会扭曲问题的本质。



正因为这些挑战真实存在,所以双方需要深入了解对方,进行对话,对未来抱有希望和信心。


中美两国看似有诸多分歧,但我认为潜在的共识也许更多。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世界里,中国的积极参与是绝对必要的。


世界需要了解中国的动力,知道中国到底想要什么。比如,习主席说脱贫是最重要的工作。我们的确看到了中国的脱贫努力,几十年来努力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并进一步致力于共同富裕。这就是中国的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所在。


西方需要明白,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得到尊重,并不意味着它要接管世界。同样,中国也需要理解西方国家的反应。只有双方加深对彼此的了解,才能推动关系发展。


2017年库恩在中国参加研讨会


记者:谈到中美关系,您曾提出以史为鉴。能详细说明一下吗?


库恩:中美双边关系不仅是两国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关系,也对世界和平与繁荣意义重大。


今天的世界,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气候变化、地区贫困还有持续不断的地缘政治冲突,比如俄乌、中东等地。


中美两国都承诺致力世界稳定,中国也的确从自己经历中体会到,稳定才能带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如果我们回顾历史的话,会发现中美两国在二战中共同作战,建立伙伴关系。然而五六年之后,却在朝鲜战场上兵戎相向。


这样极端的转变,发生在短短几年中。这是一个很深刻的历史教训。我们今天也必须提高警惕,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从友到敌的迅速转变,带来的影响非常糟糕。


如今,这个问题更严重的原因还在于,社交媒体的放大作用,加剧了民粹情绪。爱国没有问题,但把握不好就容易变成民粹主义。当今很多国家都受其困扰,这也对各国领导力提出巨大挑战。


当然,世界依然充满机遇。


看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脱贫工作,无数中国人能读书、能看病、卫生条件改善、生活水平切实提高。这些努力不仅惠及中国人民,也造福世界。


至于目前尚存的冲突和可能的扩散,大家应该认真寻求一种解决方案,尽量让分歧可控,尽量符合各方利益。


这难度很大,但我仍谨慎地希望中美两国能有机会共同实现。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