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2016】东风导弹各显神威 火箭军战力扫描
点兵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7-01-29 15:16:49
2016年是火箭军建设元年,中国的“第二炮兵”升级为“火箭军”,这意味着它已由陆军的一部分成为中国的第四大军种。由于火箭军掌控着中国的核武器,它的一举一动受到格外的关注。火箭军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火箭军成立一年来,积极打造“天剑”系列演习品牌,组织实弹发射、战役演习20多场,发射各型导弹近百发。从“固定发射”到“机动发射”,从“择机发射”到“随机发射”, 火箭军部队战斗力水平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近来,面对“萨德”系统要落户韩国搅动东北亚局势,中国声明美韩此举不利于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将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本地区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和地区战略平衡。火箭军对此也是积极做出反应,训练项目极具针对性,央视2016年11月底公布了火箭军十枚东风-21C导弹齐射的演练画面。
军事专家杜文龙表示,从作战角度来看,这次东风-21C十枚齐射体现的指标主要是它的突防能力,十枚齐射其实不难,关键是“十枚齐落”,它要求对导弹的飞行弹道进行综合规划,让远近距离不同的导弹可以同时对目标进行攻击,如果10个弹头同时落地,防御的难度极高。现在美国的重要基地都有多层导弹防御体系,包括“爱国者导弹”,“萨德”系统,还有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标准-3”导弹防御系统,如果我们有导弹齐射的能力,就意味着打破对方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大大上升。况且我们还可以不断放大齐射的能力,50枚,100枚导弹同时到达,将让任何目标无法防御。另外东风-21C携带的弹头是多种形式的,有整体弹头,也可以是子母弹头,用子母弹进行“天女散花”式的攻击是对“萨德”系统最有效的打击方式,“萨德”要想防住东风-21C导弹群的“齐落”攻击,现在看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任务。央视公布这项演习内容其实就是选择在恰当的时机展示了火箭军的导弹突防能力,也是向美韩明示,有多少“萨德”也不够用。
在东风-21导弹基础上,中国开发了多种型号的导弹,除了东风-21C,还有一款被称为“航母杀手”的反舰弹道导弹东风-21D型,它能够埋伏在密林深处,打击数千公里以外大洋深处的航空母舰,这项本领无疑会让靠近中国的航母不寒而栗。
东风-21D导弹可从陆地发射,穿透2000公里之外的防御网,精确打击行进中的航母,它的末端攻击速度可以达到10马赫以上,而且接近垂直的弹道也让过去主要针对反舰导弹的航母防空网难以应对,前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尔·马伦曾形容它是“颠覆海战规则的武器”。
军事专家王强表示,以前的反舰导弹一般都是低空掠海飞行的,打军舰从来没有这种垂直灌顶型的,一般垂直灌顶型的导弹多用于反坦克,但我们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反舰,这种突防方式使得导弹的动能结合势能,速度极快,如果再加上饱和攻击方式,现在的反导手段基本上对东风-21D束手无策。东风-21D的攻击方式是基于一整套信息平台,它依赖侦察卫星,海事卫星,天波雷达,地波雷达发现目标,然后精确定位航母坐标,并将坐标转换为导弹所需的数据信号,使得导弹锁定目标。另外东风-21D还有末段制导能力,能够在飞行中根据目标的移动而变换轨迹。
除了东风-21D,火箭军还拥有一款攻击距离更远的导弹—东风-26,它的最大射程达4000公里,可覆盖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要军事基地。东风-26是一款核常兼备的导弹,长约14 米、直径1.4米、发射重量为20吨,采用两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可携带重量为1200-1800千克的核弹头或常规弹头,也可投送分导式多弹头。同时,东风-26导弹也具备打击大中型水面舰艇的能力,这也表明中国的反航母弹道导弹已经成系列化发展,其打击范围更是扩展到第二岛链以外。
面对国际局势风云变幻,面对国家安全重大挑战,火箭军部队在遏制战争威胁、营造我国安全有利战略态势、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编辑:蔡亮)
暂无列表